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环保装备与材料研究所在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指导下,联合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定于2022年10月21日举办“海聚英才·创汇辽沈”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研讨会。旨在推动电化学水处理领域高质量科研成果中试转化落地,充分发挥“带土移植”和“厚土培植”创新机制,为精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奠定基础。
会议邀请了国内电化学技术研究领域六位专家,介绍电化学水处理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围绕电化学技术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发展中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前沿技术,深入探讨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机遇、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研讨会将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线上召开,欢迎参加。
【研讨会信息】
主题:“海聚英才·创汇辽沈”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应用研讨会
主办: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承办: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环保装备与新材料研究所、辽宁省电化学环保装备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水处理与资源化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时间:2022年10月21日14:00-17:00
腾讯会议:会议号 380 839 577
联系人:
高女士 18804026120(微信同步)
姜先生 15702464565(微信同步)
【主讲嘉宾及内容】
主持人:梁吉艳
沈阳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沈阳工大蓝金环保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阿伦工业大学访问学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沈阳市欧美同学会理事。研究领域涉及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与集成、环境功能材料、功能非金属材料设计与性能。
柳丽芬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
报告题目:《催化电极耦合生物法处理工业废水研究》
面向国家环境污染治理重大需求,开展节能高效污染控制新材料、新原理与技术研究。主持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检索论文200余篇,他引3000余次;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7项,授权国际专利3项。入选斯坦福大学“2019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前2%榜单(环境学科中国科学家上榜414人),入选全球前10万科学家排名,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3)。大连理工大学(盘锦)环境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张乐华 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多元催化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与系列化装备》
200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于华东理工大学任教至今。期间曾在哈佛大学、根特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学习与工作约4年。主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等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武汉市“3551光谷人才计划”;上海环境与生态Ⅳ类高峰学科“持久性污染物削减技术与生态安全”创新团队负责人。围绕环境电化学技术,针对多元催化电化学过程对氮、硫、重金属等特征元素的形态转化与去除机制,研发的多元催化电化学水处理成套装备,已经成功用于饮用水杀菌保鲜、二级生化出水深度处理。在我国“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电化学饮用水杀菌保鲜装置中得到应用。
韩京龙 副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报告题目:《过滤-电芬顿催化膜原位去除低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及作用机制研究》
围绕难降解工业及园区污水深度净化及资源化领域,在有机物无机盐定向分离膜过滤及膜污染控制、高效异相类芬顿、紫外复合催化、高级还原技术、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解决二十项工程技术难题,包括国产首台套大功率低压高强紫外复合催化设备(2万吨/天),打破国外垄断。获202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环保部环保科技奖一等奖,入选鹏程孔雀计划特聘岗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重点研发课题1项,横向项目7项,任《中国给水排水》青年编委,中国产学研促进会会员,任SCI期刊Sustainability 客座编辑。发表SCI论文四十余篇,H因子19,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S&T,WR等本领域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3篇。申请专利25项,授权12项(其中发明6项),参编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
邹金龙 教授
黑龙江大学
报告题目:《微生物产电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促进污水中能量回收机制》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龙江学者”青年学者、省“头雁团队”骨干;黑龙江大学环境一级学科带头人、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点负责人;《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Nanomaterials》客座编辑、《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编委等;国家及多省份基金通讯评审人、省环境应急专家、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联合主持国家基金1项以及各类项目10余项;以第1完成人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1项、以第2完成人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在ES&T,Chem. Mater.,Appl. Catal. B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近百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IF>10论文37篇;被SCI引用307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转化1项。主编专著、教材各1部;20余SCI期刊审稿人。
张雪娇 研究员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报告题目:《二维纳米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015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2015年)、研究员(2018年)。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及生物效应,开发了一系列功能化二维纳米复合材料,探索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3项,发表SCI论文39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24篇,包括1篇Chem. Soc. Rev. (高被引),3篇Angew. Chem. Int. Ed.,1篇Small (封面)和6篇Environ. Sci.: Nano (4篇封面)等,总引用1700余次。先后获中国科学院海外引进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沈阳市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称号。主持国家及地方项目10项,总经费600余万元,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金4项。
耿聰 博士
沈阳工业大学
报告题目:《过滤式电极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年于重庆大学博士毕业,现为沈阳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型光/电高级氧化技术开发及应用,原位引发活性自由基控制新兴污物机理及其调控和再生水安全利用理论与技术,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揭榜挂帅”和辽宁教育厅等目 5 项,荣获辽宁省和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 项,公开发表论文 10 余篇,授权专利 6 项。
【附会议日程】
